公众号描述
老子针对社会病态,提出治理的方案。老子说智慧出,有大伪,因而主张抛弃这种聪明智巧。他认为圣、智产生法制巧诈,用法制巧诈治国,便成为扰民的有为之政。抛弃这种扰民的政举,人民就可以得到切实的利益。
东晋太元年间(太元是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二个年号,使用时间为376~396年),一个以捕鱼为业的武陵人某一天沿着溪边行船的时候,逐渐忘记了路的远近,忽然见到了一片茂美的桃花林。两岸数百步之间,都没有其他的杂树,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甚是美好。渔人感到很惊异,就接着向前面走,想要穿过这片桃花林。渔人寻到源头,看到一座山,山下有个洞口,里面仿佛有光的样子,他便离开船,走进了洞里。
一开始,里面非常狭窄,刚刚能行走一个人,走了几十步,才豁然开朗起来,呈现在渔人面前的是一片平旷的土地,而房屋都很整齐,良田、美池、桑竹之类俱备,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而男女的衣着都与外面很不相同,仿若世外之人;老人和孩子都怡然自乐,气氛十分地和谐融洽。里面的人见到渔人,也很吃惊,问他从哪里来。
渔人回答了自己的来历,就被邀请去做客。人家待他非常热情,设酒杀鸡地款待他。
村子里的人听说有个外来人到此,也都过来问讯。
他们说,先人为了逃避秦朝的乱世,才率领妻子、儿女以及邻里乡亲来到了这个不通人烟的地方,此后就再没有出去过,于是就一直与外界隔绝了。
渔人问他们当今是何世,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因此,渔人就将这些年来外面所发生的重要事情一一都对他们讲述了,他们听了,都很叹惋。
此后,村中其他的人也都纷纷邀请渔人到家里做客,并且同样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
这样,渔人在此停留了数日才离去。那里的人告诉他:这个地方是不值得跟外面的人说的。
出来之后,渔人又见到了自己的船。沿着原路返回的时候,为了记住路线,他沿途都做了记号。然后,渔人来到了郡里,将这件奇怪的事情跟太守说了。
太守随即遣人与他一同去寻找那个神秘的村落,渔人按照自己先前做的标记来寻路,但还是迷失了,无法找到村落的所在。
这是我国晋代伟大的文学家陶渊明所虚构的一篇故事,故事中为人们描述了一个没有任何扰攘纷争、男女老少尽享天伦之乐的世外桃源。在那里,没有圣智和伪诈,人们的思想完全是朴素和真诚的,那里的世界是异常美好的。
可以说,桃花源就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理想型,它不是现实中可能存在的。所以,陶渊明写道,人们再去寻找它的时候,就无法找到了,渔人的奇遇,就是作者的慨然一梦,梦醒之后,就只有现实了,想要再回到梦中的情境,是无法做到的。
尽管桃花源是一种不现实的存在,但是它毕竟寄寓了世人的一种理想,作者在末尾讲了号为高尚士的刘子骥去寻找桃花源,但是还没有得到结果就病殁了,而此后再也没有去寻找桃花源的人了。这暗示着,世人已经忘却了对于理想的追寻,这岂不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悲哀吗!
绝圣弃智,就是杜绝一切背道而驰的独裁统治,弃绝一切以智治国的政治体制。以往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不论是仁治、礼治,还是法制,都是建立在君主帝王的以智治国基础上的,实行的是专制主义。只要消灭了专制主义,人民自然会提高百倍的利益。绝圣弃智,是对一切专制统治的彻底否定。
一个孩子,刚三岁就被人夸太聪明,长大了搞不好就会住在监狱里;一个人表面上满嘴仁义道德,很可能实际上男盗女娼;一个人张口闭口讲义气,很快就会走向黑社会;一个人什么锁都能开又喜欢钱财,那警察就有得忙了。所以,如果离开了道德单纯讲究外在的聪明和仁义,结果就会很危险。
真正有智慧的人,考虑问题很周到、很全面,不仅要考虑到现在而且还要考虑到将来,不仅考虑到自己还要考虑到家庭、单位、社会、国家和大自然,难怪我们有时候理解不了具有大智慧的人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个能够开创800年天下的大智慧者,大家都理解不了他,就连他的妻子都理解不了,一顿巴火儿离了婚,直到他帮助周武王消灭了腐朽的商王朝,大家才明白。
一个为世界创造了一派文化、思想和哲学的大智慧者,为了全人类的幸福而牺牲了自己的娇妻爱子和整个国家的荣华富贵,一开始连他的父亲都不理解他,还和他断绝了父子关系,后来他成佛了,成为了全人类的文化、心灵和精神导师,父亲才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仁义思想是站在有为的层面上设言施教,引导人们弃恶从善,化解社会矛盾,但这是主观片面的。在阶级社会里,仁义与否只能以统治者的利益标准来衡量。因此,仁义必然会成为统治阶级剥削和压迫人民的精神工具,仁义的本质就是吃人。绝仁弃义,是对套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的彻底否定。
你儿子可真聪明。是人们最爱听的一句话,但圣人却叫我们抛弃聪明,这是什么原因呢?
俗语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说: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些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话都是在告诉我们聪明这把双刃剑搞不好的话就会伤害到自己。
当然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一种形象的比喻,不是真的搬块石头来往自己的脚上一砸,而是耍小聪明,觉得怎样做可以使自己占便宜,但是到后来自己却贪小便宜吃大亏,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个非常聪明的人物,但她的结局却很悲惨。最惨的是,她正是死在自己的聪明上面。
《红楼梦》中评价王熙凤时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呼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王熙凤利用自己聪明的头脑,不断巩固和提高自己在这个大家族中的地位,客观上也确实为了维持这个行将败落的封建大家族,但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的规律,整个封建社会都已经将要被更为人性化的社会制度所代替,何况其中的一个家族,更何况是其中的一个人物?
另外,王熙凤在权势的争夺中,所使用的聪明头脑想出来的大小阴谋诡计,时间长了必然会逐渐暴露,对此,《红楼梦》的总结是王熙凤嘴甜心苦,两面三刀;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等到大家都认识到了这一点的时候,王熙凤就是再聪明十倍,也无法挽回自己又奸又恶的形象。
过去有两个人,在沙漠中遇到了缺粮断水的困境,尤其是水,哪怕是一滴水也能延长生命,增加走出沙漠的机会。
最后两人决定,身体有伤的留在原地等待,另一个前去寻找生命之水,枪里还有三颗子弹,约好留守的每隔大约一小时打一枪,以便寻水者顺着声音返回,不至于迷失方向。
令人心急的一小时就像一天那样久,一小时了,他怎么还没回来?应该快回来了吧?啪,他放了一枪。真上火,没回来。
又一个小时过去了,也该回来了?哎,可别出啥事儿啊。再放一枪吧,还是没人影儿。
已经三个小时了,怎么还没回来呢?一定是出事儿了,他要是出了事儿,我就必死无疑了,与其这样痛苦地慢慢承受折磨直至死亡的到来,还不如干脆点儿解决得了。于是,他就将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太阳穴,啪,最后的一枪将他送到了阎王爷那儿。
几分钟后,同伴带着满满一皮囊水回来了,看到自杀了的朋友,一边哭一边说:你要是别这么聪明该多好啊!
绝巧弃利中的巧是机巧、欺诈的意思。利,是利己主义。以利己主义的人生观来指导人生,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不择手段的强盗、惯偷自然出现。绝巧弃利是对个人名利思想的彻底否定。
老子的逻辑是完美的,他向我们展示的是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听者。我 你们否还有其它看不见的,或者我们所不知道的,比我们不昏睡的门徒?
如果我说有,它对我们来讲并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我说没有,那是不对的。我这样说,或许我们大概已经可以了解。我再说一次:如果我说有,它对我们来讲并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我说没有,那是不对的。
我什么都不知道,我甚至不知道要问什么。有什么问题呢?当那个唯一的答案已经那么明显地摆在哪里了,我们要清醒,我们要全然,我们还有什么语言可以用来回答一个昏睡灵魂的问题呢?我们的问题所寻求的是我们自己的在,而不是我们自己的反映。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来自一个非常复杂的头脑。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很直接、很率直,但其实不然。一开始的时候,发问者说:我什么都不知道。如果这句话是对的,那么就没有后面这个部分,它一定是在讲完这句话的时候就结束了。
如果我们真的觉得你什么都不知道,那么我们有什么好说的呢?我们一定会立刻停止,因为这样就够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因为我们的知识介入了。
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的知识。如果我们真的听到了如自己所说的我们有的,那个唯一的回答已经那么明显了。如果我们真的听到了它,那么我们就不可能是无知的。如果我们真的听到了它,那么我们怎么能够说自己还在昏睡呢?在昏睡当中,我们是无法听到它的。
我们要么是清醒的,要么是全然的,我们要了解这个,我们必须脱离自己的昏睡。我们一定是在做梦说自己听到了那个答案。
一开始的时侯,我们可能会说:我什么都不知道,你认为这一点还需要更多的解释吗?它本身不就解释得很清楚了吗?不需要更多的东西,不需要加进任何东西来使它变得更清楚。
事实上,不论我们加进什么东西都将会使它变得更晦暗不明、更困惑。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是很单纯的,但其实不然,我们知道得很清楚,那只是一个诡计。我们知道自己只是在玩一个无知的游戏,使自己看起来显得很聪明而已,因为我们听过一些聪明的人说他们什么都不知道。我们这样做只是一种狡猾,这种狡猾将会扼杀我们,这种狡猾将不能够有所帮助。
如果我们么都不知道,我们就真的什么都不知道了。如果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而且还能够保持无知,我们就能够感觉到我们的存在,因为当某人是无知的、天真的,他是广大的、无限的。无知是没有界线的?只有知识有界线,只有知识有限度,无知是没有限度的,无知是无限的。知识是封闭的,而无知是一种敞开、一种无限的敞开,知识是吵闹的,而无知是宁静的,但生活里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吵闹,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大惊小怪,我们只要变得无知,变得天真就够了!
当我们真的变得很无知,我们再来的那些话就不会跑出来了,它们跟无知是无法并存的。但是我们所看到的并非如此,我们觉得自己是试图要成为聪明的。我们可能会说:我甚至不知道要问什么。有什么问题呢?这些话是来自哪里呢?是来自我们的无知吗?还有什么语言可以用来回答一个昏睡灵魂的问题呢?我已经什么事都知道了。我们是一个昏睡的灵魂,没有什么话可以用来回答你的问题。当那个唯一的答案已经那么明显。我们也已经听到了那个答案,因此,我们已经知道了那个答案:要清醒、要全然。
我们的问题所寻求的是自己的在,而不是自己的反映。如果我们是无知的,如果我们是天真的,我们就不需要寻求我的存在,它已经存在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寻求呢。
在我们无知的无限里,在那个没有界线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会见我,我们就可以会见整体,我们就可以会见神,我们就可以会见道。
道是宇宙形成后的整体空间和总时间,总维态的运动变化的走向,趋势,是宇宙怎样运动的,宇宙运动的假象规律,其实老子对宇宙的规律。
老子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已经言明宇宙运变是有规律的,但对整体宇宙的变化,趋向是没有规律,非常道,是不寻常的道,是顺其自然而就的道。
道是宇宙动向的自然表现,就是说是宇宙形成、所出现的宇宙自身行为,它是动向的实现,宇宙是按照自身的行为去运动,它是无规律的规律行为运变,就总体讲道是宇宙的体现,宇宙是靠道所行为,生命便于这个道的轨迹中产生了。
造成生命生物的因素便是宇宙赋予的生命条件,如果我们去宇宙是多种生命的乐园,宇宙的本身就是生命,它是有生命的永恒。生与灭应该是生命的活动,生命的动变,生命的玄,是玄又玄的生命大循环。为什么会这样是在宇宙的道中了呢?因为宇宙就在道中,我们不需要去寻求。道是是巨大永恒的生命力,道是永存的轨的行为,又是意识生命,意识中的虚静形象。在宇宙行为的道中,有时空,有物质,还有维态。
诸多星体都意识到宇宙空间充溢着不灭的能量,是充足的实质,但是相对的,也充溢着另一种虚质,突出的是宇宙中动变的象,有人说这是意识中的东西,不对的,是空间中固有的,这一实一虚是宇宙动变交替的反应实际的体现。
人的意识皆能捕捉这两个动变的反应。宇宙的动变便是生命,动变是有生有灭的,生也是动的,灭就是变,生灭不息的动变,这样便是生命的自身行为。
一切生命现象都与宇宙的生命都有着密切内在和外在的联系,验应生命继续皆是道所赋予的。道的宇宙性是普及到宇宙的每个角落,是促进使生命的形成,所以道自然是宇宙的威能了。
第一次接受赞赏,亲,看着给啊
便民信息
更多推荐阅读